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对大学工科高年级学生关于价值观教育观点和偏好的调查与分析

2021.08.23

教育教学论坛

一.引言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交叉性的总体概念,涵盖道德教育、品格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等主题,其内容构成与具有中国特色称呼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教育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而如参观展览和实地考察等课外活动,是一种常见的开展思政主题教育的方式。

从传统思政教育的开展效果来看,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对思政教育怀有不重视或抵触情绪,认为授课方式和内容有时过于陈旧或生硬。因此,对于面临“课程思政”教学要求的工科课程专业课教师来说,思考如何才能使学生从情感和行为上更容易接受在专业课程中开展的价值观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了解学生对既有传统思政教育的感受及其对价值观教育整合进入工科专业课程后的期望。根据研究目的,编制了调查问卷,对工科高年级学生在现有课程和即将到来的“课程思政”整合实践中的认识和偏好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开展分析和尝试性的解释,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准备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理论框架

价值观教育的含义、政策、实践及其影响已经被充分而广泛地讨论过。《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福祉国际研究手册》(LovatToomeyClement2010)汇集了大量来自国际教育思想家的作品,展示了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文献研究、项目探索和教育实践而获得的发现。对国家政策和国际比较的论述和解释以及一些学科/专业的价值观教育调查和研究也对价值观教育研究做出了贡献。

价值观教育研究的一般做法是强调教师在传递道德规则或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建设时具有个异性(Jones2009)。现有的价值观教育研究几乎都是基于教育者的观点,目前国内对于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方式的研究,重点也在于尝试挖掘传统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点,相对较少有以了解学生观点为主要目的的主题研究出现。

价值观教育若存在收效不如预期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对学生在这种特定价值观教育中持有何种态度以及对于何种教育方法更容易被接受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Chung2016)。因此,我们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工程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关于现有传统思政课程的看法和价值观教育可能融入工程课程的偏好进行了探索性的考察。

三.研究方法

20196月对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348名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共收集到284个有效答卷,涉及交通运输专业134人,交通工程专业52人,安全工程专业20人,物流工程专业78人。

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认为大学生需要价值观教育吗?

2.你对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内容感兴趣吗?

3.你认为价值观教育的既定目标实现了吗?

4.你在价值观教育课上的行为是什么样的?

5.如果价值观教育被整合到工程课程中,你的看法/偏好是什么?

6.除了一般的专业知识外,你在课堂上还想要了解什么?

7.如果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工程课程,你对教学方法有什么偏好?

8.如果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工程课程,你对学习时间有什么偏好?

这些问题和选择是由学院党委、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以及业界杰出校友代表共同修改制定的,为本次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学生观点和偏好认知调查搭建了开展讨论的框架。

针对有效答卷,开展了问题统计和分析,并尝试根据统计的结果,结合“课程思政”的需要,对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提出建议。

四.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现有传统思政教育课程的态度方面。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95.7%)对思政教育持开放态度,认为大学生需要价值观教育。但同时,对问题2的回答,反映出有65.5%的学生对目前传统思政教育的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不太感兴趣,而问题3则显示出近一半的学生(47.1%)没有对现有传统教育的课堂效果做出正面评价。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试图集中注意力,但问题4显示出,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9.8%)在授课内容能够引起自己的兴趣时会选择听课。显然,在传统思政教育中,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二)学生对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兴趣方面。问题5的选项,设计有“传递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与增强民族自信心、倡导工匠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倡导职业伦理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倡导尊重自然和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这5项主要的思政要素内容,同时也设有“无意义,应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其它”的选项。其中的思政内容是在给定的价值观教育讨论框架下所提出的,因此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对价值观教育进行设定的教育者,与作为价值观教育接受者的大学生,者二者对工程领域的价值观认识存在的一致性程度。结果显示,已设定的价值观教育框架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93%),学生对于价值观教育有关知识的兴趣点首选项的比例在这5项要素选项中分布也是较为均衡的。

为使统计结果更加客观,假设学生们可能会对传统价值观教育内容以外的知识也感兴趣,因此我们给出了问题6。问题6的选项给出了学生对专业课外知识或技能的兴趣分布(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创新创业政策与实践、经济金融和经营管理等领域知识、人文社科和自然生态等领域知识、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历史和国际视野下的专业发展、其他)。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广泛分布在前7项中,其中中,学生对与职业和专业相关的问题更为关心(比其它6个选项高出4-8个百分点)。因此,专业课上结合职业发展与就业问题开展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想法。

(三)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偏好方面。问题7设计的选项包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结合选题或案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发言、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课内外探索完成、安排学生至现场参观考察或交流研讨、给出课外拓展建议,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其他、最好不要引入”等,所列出的前8项均是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教学方法没有明显偏好,其中,在教师指导下的任务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相对更受学生的欢迎。问题8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赞成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真正结合起来,但不应过于占用专业课的授课时间。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的学生普遍对传统形式的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持开放态度,更喜欢有教师引导的学习活动。调查与分析结果对教学准备活动的建议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领域的兴趣,挖掘以工程及专业基础为依托的价值观内容要素,在课堂上将其与专业课程内容深度结合,开展以隐性教学为主要方式的价值观教育。

为了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通过调查分析教师对思政教育融入工科专业课程的看法,比较学生与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学习偏好的理解差异,从而获得对教学更好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