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岛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家庭对托幼公共服务需求增长迅速,0-3岁婴幼儿的抚养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然而3岁以下托幼事业的发展滞后,托育服务短缺和资质良莠不齐等给家庭造成了育儿困境。
一、青岛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现状及发展困境
(一)青岛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现状
早在2012年青岛市被教育部确定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14个试点城市之一,随后青岛先后出台《青岛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早期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审批责任部门,指导早教机构和家长进行科学早教,规范早期教育市场秩序,让早教也做到有“法”可依。期间各区市也制定实施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方案,通过建立早教中心、早教工作站免费对辖区内0-3岁婴幼儿家长(看护人)进行早期教养指导。目前,全市各类早教机构达到500余处,每年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约11万人次免费早期教育指导服务,2-3岁婴幼儿家长受指导率达到80%以上。自全面放开二胎以来,青岛市婴儿增长迅速,家庭对托幼公共服务需求增长迅速,但是0~3岁托幼服务供给严重缺乏。就青岛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状况来看,青岛比较注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但是托育服务、托育服务机构发展还是相对薄弱的,存在诸多发展困境。
(二)青岛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困境
1.青岛市托育服务领域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缺乏行业标准。上个世纪80年代,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托幼管理条例》、《青岛市公民个人举办托幼机构管理办法》对托儿所进行管理。但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办社会职能的剥离,托儿所基本消失。相关文件也已经废止。目前,青岛关于幼托服务机构的规定在出台的《青岛市学前教育条例》中有所涉及,规定了幼托机构主管部门、人员设置以及登记程序等,这些规定都是囊括在学前教育政策文件中,内容较笼统,所占篇幅较小,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 3岁以下托幼服务机构欠缺,幼托服务供不应求。一是幼儿园提供的幼托服务极为有限,出现公立园不收,私立、民办吸收不足且收费极高现象,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二孩全面开放更加剧了供需矛盾。二是民办托育机构欠缺。目前全市提供托管服务的早教机构较少且收费极高,课程均价在120-200元/课时左右,且价格逐年升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低收入、贫困家庭子女则更难涉足其中。青岛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数量严重匮乏,供不应求。
3.社会力量开办幼托机构困难大,无法调动市场力量。一是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标准、规范缺乏,开办托育机构只能参考幼儿园办园标准,且教育部门2011年之后只受理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登记注册,对室外活动场地也有要求,高门槛让社会力量望而却步。二是市场力量无法充分调动。一些创办者因门槛高又拿不到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只能到市场监管部门以“教育信息咨询”的名义办理营业执照,但又不具备开办全日制托育服务的资格;还有部分家庭式托育机构,大都存在场地、消防安全、卫生等不达标,师资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些不达标的机构随时可能被关停。
三、构建青岛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托育服务发展理念,做好基础调研与预测。
第一,明确托育服务发展的理念和托育公共服务地位,提升托育服务战略高度。将构建托育公共体系上升到城市发展战略,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强调0—3岁托育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树立托育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理念。
第二,政府应该开展有效的基础调研和预测。[1]对未来5-10年间0-3岁婴幼儿总量,相关家庭对社会托育服务而有效需求、需求的社会托育方式,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供需情况,相关的财政投入等方面进行调查和预测,从而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
(二)强化政府作用,构建公共托育服务发展格局。
第一,将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托育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把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托管服务列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相衔接,统筹安排,增加公办托幼服务。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公共政策有效实施。
第二,逐步推进托育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多部门合作机制。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从制度和规范做起。需要建立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标准规范,制定各类托育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准入条件、管理规范、评估、奖惩、退出机制等管理制度,确定托儿教师与保育师的职业要求与培训大纲。同时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确定托育公共服务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多部门合作机制。明确教育部门为主管部门,联合财政、民政、妇联、发改等多个部门,携手构建跨部门合作机制。
(三)鼓励各方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
第一,鼓励各方力量参与,提供多元托育服务供给。0—3岁儿童托育服务应该以公立和普惠为主,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力量,在财政能力范围内,投资一批公办托育机构,还可以改造已经拥有开展早期教育的早教机构将其扩建成集托育和早教一体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引导服务机构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服务,使居民的婴幼儿照护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另一方面,要放开托育市场,在政府主导下,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民间资本兴办多样化的托育服务机构;支持营利性市场机构共同参与托育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引导和支持成熟的学前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社区、物业以及家庭等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开设招收内部职工的托儿所。另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建民营,即政府提供场地、支持硬件建设,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设施配备与改进,并通过购买服务模式引入专业客户会力量承接项目的运营管理。[2]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审查合格托育机构给与不同程度奖励的方式鼓励各方力量参与。
第二,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提供不同托育服务。0-1岁婴幼儿因身心发展需要,应主要以家庭照护为主,可以由早教机构免费为家庭提供早期教育、照护知识;1-2岁婴幼儿逐渐对外界充满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这阶段大部分在职妈妈也会重返职场,此阶段婴幼儿的看护应该以居家养育、社区体验为主,根据家庭需求选择为孩子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服务的社区、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举办托育机构。2-3岁幼儿则开始有一些社交需求,应该以家庭养育、托育相结合,同时为孩子入园衔接做好准备。这一阶段建议家庭可以寻找相关拥有托儿所的幼儿园、社会托育机构。
(四)完善幼托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加强对托幼服务机构的监管。
第一,加强对3岁以下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评,完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一是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制定标准的考核制度,严格考核程序和内容。二是强化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机制,鼓励高校和幼托机构开展合作,提供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的机会,提高3岁以下幼儿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三是加大对从业人员督导监管力度,对育儿师进行严格考察,颁发证书,发现育儿师虐待婴儿直接取缔,零容忍。
第二,加强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的监督管理。一方面由教育部门联合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托育机构的硬件设施、收费标准、课程设置、服务管理及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制定统一的管理体系、考评标准并进行严格管理,并针对幼托机构存在问题制定详细处罚机制,建立不定期抽查与年度检查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完善对婴幼儿托育机构的监督举报和信息公开机制,开通婴幼儿托育机构信息公开平台,鼓励全社会对托育机构进行监督。相关部门定期对公共托管点就行检查反馈,发现违纪立即取缔;对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 上一篇: 中国文化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 2024-09-12
- 下一篇: 大学本研系列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模块设计要点 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