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探究
引言
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育学生的英语基础素养,使其了解西方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换言之,英语教学除了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还要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特别是后者,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高阶目标之一。新时期,随着网络流行文化发展及西方外来文化的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冷落(任艺 2022)。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且有机地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中,加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与自信,有效抵制崇洋媚外之风,强化其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使其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心态辩证地理解与接受西方文化,真正能够从文化中汲取思想的养分,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是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除了具有用于沟通交际的工具属性之外,还具有打开了解西方文化之窗的文化属性(胡河 2022)。教师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加深对中西方语言知识和文化交流的理解,以此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素养,使其用英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更开放的中国。
(一)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
在语言学科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听、说、读、写等能力之外,还要生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应理解母语和目标语背后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构建“正视差异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中西文化交际观,实现顺畅、有效地交流、沟通(王秋林2018)。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性研究更好地了解文化差异,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及自信,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能力,从而使其争做新时代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使者。
(二)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毕生的执着与追求,而这一使命的完成,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及教学素养,还要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叶诗雨 2018)。也就是说,英语教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学习积累,养成良好的母语文化素养,以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教学,达成育人目标。如此一来,也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
(一)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内容上深度挖掘,形式上创新实施。然而,很多小学英语课堂只是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加上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限,鲜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进行的比较性学习,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单向式文化传入导致跨文化鉴照弱化
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多介绍以欧美国家为主体的英语国家文化,这种长时间的单项式文化传入,势必导致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信息及地位的不对等。由于缺乏跨文化鉴照,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较多,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知之甚少。另外,由于中英文在语法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教师让学生完全摒弃中式思维,而不是通过跨文化鉴照去比较性学习,不仅不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英语教师综合文化素养不足影响融入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与践行者,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当前有些小学英语教师虽然专业素养良好,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较为薄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更无法贯穿英语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内容上的融合和形式上的连接等;有些小学英语教师虽然能够在课堂上加入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与融合要求相去甚远,虽有专题设置但缺乏实质内涵,或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于突兀。究其原因,是英语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不足。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
(一)挖掘内容,传承精华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第一步,也是首要关键,是深度挖掘内容,把握切入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有效切入点。当然,教师要精准且深入地挖掘内容,合理取材,从而结合英语教学特色融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先辈们的无穷智慧,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向往等,为英语教师取材提供了很多选择。结合教学经验及教学探索来看,传统节日、名言警句、历史故事及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内容,都可以创新融入小学英语课堂。
具体来讲,可以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英语教学活动。教师选取Spring Festival(春节)、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及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问题“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ring Festival / Lantern Festival /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并展示关键信息。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调查研究,了解与节日相关的文化信息,如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节日的习俗等,用英语阐述,并形成学习报告和读书笔记,经教师预先批改校对,在课堂上统一作报告,基于分享交流,锻炼英语应用表达能力,同时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深层次挖掘和学习名言警句。其中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朗读、理解并记忆英文版名言警句。对此,在日常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名言警句专题资源库”,由师生一起搜索、录入和整理,特别是要利用网络手段搜集与中文名言警句有关的英语谚语,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ading ten thousand books is like traveling the thousand miles)、“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Isn’t it a happy thing if you review what you have learned on time?)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基于对比鉴照性学习,学生能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所积累的知识应用于英语写作或表达中,从而提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等。
可以从历史故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英语情景剧排演的方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小组为单位排演《文天祥少年正气》《叶天士拜师谦学》及《匡衡凿壁偷光》等历史人物故事;通过查阅资料或寻求教师帮助等方式划分角色、分配台词、制作道具、演绎故事等,要求表情达意、情感丰富。这样既拓展了英语学习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英语交际及表达能力,又开阔了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视野,通过情境再现,培养其深入感知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要创新形式路径,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形式主义和“两张皮”问题的出现。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极具抽象性与复杂性,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必须创新形式,搭建并丰富载体,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吸收。
具体来讲,可以在教材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教材中包含诸多西方国家历史、习俗、饮食等文化内容,但是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饮食与节日文化等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不能完全依赖和拘泥于教材,应立足教材内容,通过专题教学,以微课的方式比较与鉴别中西方文化,引入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指导学生精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讲授breakfast一词时,教师以breakfast 为载体,通过PPT 展示中国传统的早餐,师生间互动提问,在中西早餐的对比中复现、操练新句型“I’d like some...Have some...”,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又使其更深刻地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古训的含义,从而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又如,在讲授birthday 一词时,教师融入“Chinese customs of celebrating birthday”,通过视频,让学生赏析“中国人过生日”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中西方过生日的差异,使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学会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阅读是小学英语的重要教学内容,应成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图书如《牛津英语话中国》《虎阅英语·中国风系列分级阅读》等推荐给学生,以此培育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其理解与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文本阅读外,还可以进行视频阅览,如观看Mulan、Kung Fu Panda 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动漫电影,其中的饮食、景观、布景、服饰等都极具中国特色。在学生观看后,让他们用英语尝试撰写读后感、观后感。基于此,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地道的英语,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多媒体组织开展教学并不新鲜,而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不仅要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英语知识性内容,还要利用多媒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创造优势、提供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名胜古迹,如the Great Wall(长城)、the Imperial Palace(故宫)、Tian’anmen Square(天安门广场)及 the Terracotta Army(兵马俑)等,或者是实现跨学科联合,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联合开发育人课程,指导学生制作名胜古迹Flash 动画,然后由他们做“小小导游”,进行全程式英文讲解,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我国名胜古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基于实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融入劳动教育,如A volunteer labor,组织开展参与清扫卫生的公益活动,或者Arbor Day activities,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将英语语言文化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性,培养其热爱劳动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强化素养,有力保障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践行者,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培养尤为关键。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不断夯实英语语言文化功底,而且要不断提高母语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并开展教学,更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及交际能力,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来讲,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母语文化修养,特别是要加强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第一,树立边教边学、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和良好习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钻研,多阅读一些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如《中华文明史话:科技史话(中英文双语版)》《中国文化(英文版)》等。第二,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认知及自信,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第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作为终身课题,立足课堂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融入具有进取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转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智慧,形成持久且稳定的专业素养。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并推进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发展。小学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培育和输送跨文化交际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是强化育人实效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挖掘和形式的创新,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等,打造内涵式、高质量课堂。
- 上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探究 2024-09-11
- 下一篇: 学科体系视角下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探究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