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应对策略探析
2024.09.29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口语学习的环境
国内小学生处于汉语交流环境中,缺乏英语口语学习的环境。学生在相当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外,基本上很难再有机会操练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宛笑 2016)。这种环境会极大地限制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此外,在课堂上很少有教师整堂课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由于担心学生听不懂,便使用汉语。然而,如果教师不使用英语,学生就不会有使用英语的环境。相较于传统的两大主流学科语文和数学,在小学阶段,英语的受重视程度不足。学习一门语言需要相应的语言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处于汉语的语言环境下,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非常少,如果学校再不提供一些环境支持,将不利于他们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二)学生对口语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时期学生的智商、情商还未发展成熟,教师却常常不自觉地使用一些高标准要求其达到某种学习效果。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教师却缺乏耐心,想要尽快取得教学成果,希望学生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难免会更加严格。通常情况下,教师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这样的言行不妥。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这些无心说出的话可能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学生不会表达,而是害怕一旦回答错误会招致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这就造成很少有学生愿意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即使被点名回答问题时,也不敢大声回答,表现出不自信。这种情况会造成恶性循环,学生越怯于发言越说不好,越说不好越缺乏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理念陈旧且英语口语水平不高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然而,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其中很多是“多才多艺”的,即由于学校师资不足,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承担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闫永佳 2016)。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缺乏专业培训使教师缺乏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忽视了口语培训。一些教师把词汇教学、语法规则和解释作为英语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他们只关注学生的笔试能力,忽视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造成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很少。
为了使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首先,教师要具备高质量的口语水平。但是,避免不了部分教师口语差,无法使用流利的口语进行教学;部分教师口语中带着方言,发音不准确,自然教给学生的也是不准确的,导致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发音示范;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英语口语水平不过关,在教学活动中很难随心所欲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塑造英语交流环境方面存在障碍,用较多中文或全用中文进行介绍或解说,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
(二)教师对课程标准认识不够并轻视口语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向一个指标看齐,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更严重的是,由于小升初考试中英语口语并未被列入其内算作成绩,很少有教师重视英语口语教学,而把精力用在考试中常出现的语法和词汇上。有些教师认为英语考试成绩越高代表英语学习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量的需要背诵的内容成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负担,即使在这样的压力下部分学生完成了背诵任务,其英语表达能力仍然没有明显提升,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周蓉蓉 2011)。在教学中,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合理,教师往往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对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交际性
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仍以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为主,在课堂中只是单一地向学生“灌输”语法和词汇知识,教学内容枯燥,而学生只简单做一做笔记,机械地记下教师所讲的知识,然后在课后做一些简单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为其提供英语运用情境。
(四)缺少口语交际机会
目前,大多数学校把班级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形式虽然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以及方便学校的日常管理,但是不利于因材施教。同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不方便,一般来说,在课堂上经常需要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小组活动。学生以同桌配对或自由组合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围绕课堂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在这种情况下,班级学生数量越少,越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师关注的学生越多,学生之间的交流越充分。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频率的增加更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发展。采用小班教学,师生、生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充分的接触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自主学习中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五)小学生缺乏自信
大多数小学生缺乏自信,害怕在他人面前说话,不敢开口,一个人的时候却读得非常流畅,独自练习口语时的效果也较好,一旦教师提问,或者让他们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朗读时,又或者是与其他学生交流时,甚至连基础的音也读不标准,这与其没有自信心有较大的关系(陈欢 2016)。
自尊被认为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语言学家布朗(Brown)指出,成功地学习一门语言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自尊和自信,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和对困难的恐惧。然而,过于强烈的自尊有时会导致学生害怕犯错,即所谓的害怕丢脸。小学生通常用汉语交流,而在英语课上只能说英语,由于害怕犯错和被教师指责,他们在课堂上根本不敢说英语,于是选择不说,即使敢说,也只能说出几个单词,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被教师责备后,也不敢再说,导致英语课堂上讲英语的学生越来越少。
三、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主动利用资源提高口语水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素质,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和英语口语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应具备相关的英语口语知识和经验。其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善于调整知识结构,拓展专业知识。最后,教师应积极寻找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和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教师提高口语水平的途径不仅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培训,还包括教学辅助材料。教师可以跟着录音模仿发音,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更多的英语电影,说更多的英语。如果有外国朋友,可以在与他们的互动和聊天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条件范围内竞争出国机会,可以是海外旅游、短期考察,也可以是长期出国学习。置身于语言环境中是学习和巩固语言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对提高口语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到母语为英语国家旅行或学习,感受英语语言氛围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提高口语能力,而且有利于将中西文化碰撞的感受与收获内化为自己的教材,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灵活、自由地使用。一旦教师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英语课堂就将变得生动。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参与度会显著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也会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教学,以身作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让他们养成随时说英语的习惯。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创新教学观念,掌握新知识,培养教学创新精神,适应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才能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
(二)教师要重视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英语教师必备的能力,虽然英语教师普遍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口语教学的重视不足。教师应把握住学校的每一个教研活动机会。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并改进教学活动。针对英语口语教学,可以推出专项教研活动,引起教师对口语教学的重视。例如,以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为教研活动的主体,举行专门的教学调研,在某一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评课;开展同题异构课,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比各个方式在口语教学效果上的区别;在学校举行的教学调研活动中,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丰富知识储备;教师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相互促进。
与此同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汉语,而是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这样做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口语锻炼机会。
(三)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质量的英语课堂应具有节奏适宜、效率高、生动多样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能有效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积极、有效地说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口语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愿意并敢于用英语交流。在学生接触英语的初期,教师应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并尝试为其构建不同的英语使用场景,从而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必须为其创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口语环境,激发其英语口语兴趣,达到让其说英语的目的。口语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其他技能的提高和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充分了解听、说、读、写技能的相关特点,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韩秀静 2015)。
(四)减少“大班额”,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小学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对班级座位的安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些学者根据“秧苗座”的布置提出了通用型,即通常按照秧苗类型坐。一旦需要讨论,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将通用课桌组合成任何方式。这样就形成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交流情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口语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安排座位时,要遵循互补性原则,形成由独立性和依赖性强的学生、外向型学生和内向型学生组成的互助小组;合理配置学生干部骨干,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在安排座位时,把学生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或迎头赶上的目标放在他们前面或旁边,使其处处受到鼓励和督促,这样他们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五)优化口语教学评价方法,增强小学生自信心
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其语言能力(徐卫军 2013)。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正确的评价是基于情感的。教师积极、恰当、及时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应以情感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首先,评估应是积极和令人鼓舞的。成功的喜悦会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快乐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充分肯定学生口语技能的优势,寻找亮点,因为及时表扬和鼓励能给其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口语训练。其次,评估应是客观、公正的。客观、公正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最后,评估应该及时。针对学生口语表达中的语言错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连贯性,保证其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即不要立即纠正,待给出答案后,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探索正确答案。教师恰当的口语评价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口语技能的实际水平,而且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其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其口语学习,引导其进入口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沟通是双向的,听、说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听、说训练应该相互结合,既要理解,又要正确表达。学生的口语能力对其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英语口语培训,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喜爱和学习兴趣,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 上一篇: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 2024-11-01
- 下一篇: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