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生成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自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教育部 2020)。可见,新课标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断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互生互成。阅读既是一种认知活动,又是一个思维过程,不仅包含对信息的接收,还包含对信息的加工及意义的建构。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忽略了能力培养,采用的教学模式单一,且疏于对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导致学生主动性弱、思维僵化和课堂氛围沉寂。雅斯贝尔斯(Jaspers 1991)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即生长”,即“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启迪其自由天性,使他们自由”。可见,上述阅读教学并未体现“生长”,而是抑制或阻碍了学生的“生长”。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的动态过程,即变化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和成长、师生合作,且否定过度预设。可以说,新课标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成性教学思维。下面,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成性教学的角度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新课标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虽然新课标强调师生平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掌握了教材中的普遍知识而拥有了教学活动中的话语权,学生成了受动体,教与学变成一方强加给另一方的约束,从而导致“教师主体化、学生客体化”现象的发生(郭方年 2022)。在沉寂的阅读课堂氛围中,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一旦在课上表达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就是不尊重教师的表现;教师为保证所谓的课堂秩序,对学生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所谓的讨论活动也只是流于表面,因为学生不敢也不能发表自己真正的看法。在这种师生双方缺乏深入沟通与交流的阅读课堂中,学生对阅读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被打击,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二)静态、封闭的教学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而预设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在阅读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课前,预设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总的规划、安排和设计;在课堂上,预设指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展开;在课后,预设指学生获得预期的发展。预设可以帮助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作好课前准备。然而,大部分教师不是忽视了预设,就是过度预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预设上课,认为按时并充分完成教学任务便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是否有进步、进步程度如何则变得不重要。在静态、封闭的教学预设下,教学活动只能依靠预设程序展开,教师主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没有发言权,课堂达成的目标只停留在知识理解和获得层面,课堂逐渐失去灵活性(冯喜英 2010)。
(三)单一的英语阅读资源
英语课程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英语阅读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用性程度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及水平。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资源仅来自教材、试卷,且大部分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仅为教材上的知识点,忽略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未关注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提升。而且,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文本资料和网络资源就是课外资源(汤丽拿 2011),如教辅材料。教师多模态语篇的运用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不利于学生进行拓展性和巩固性学习,因此学生难以实现与文本、作者及其他文本的对话。
二、生成性教学
(一)生成性教学的含义
对于生成性教学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见解。罗祖兵(2006)认为,生成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服务的心向与学生就有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是一种既遵循规律又不局限于规律的教学。赵明仁(2016)认为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师生围绕特定教学主题,互动交流、主动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过程”,强调师生合作关系。朱文辉(2018)认为生成性教学赋予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自主的权利,强调给予学生主动构建和自主发展空间”,由此,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价值都能得到完整的体现,从而实现教师为本和学生为本的和谐共生。因此,生成性教学不否认预设,而是在弹性预设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的过程,即教学相长。
(二)生成性教学与高中英语阅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就意味着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记诵——信息的表层加工。新课标强调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课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阅读教学承载着信息、知识、文化、情感和思维等要素,而当下程式化与功利化的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对文本进行综合解读、对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对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进行激励和开发,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的成长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出来。生成性教学自古就已经存在,它的教育价值延续至今,并逐渐注入时代的特征。从价值依据来看,生成性教学指向人的“超越性存在”(张金运、程良宏 2016),是对人的价值的积极肯定,与人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探寻理想的生活,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即将教学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思维上,生成性教学关注过程性思维,否定思维的僵化,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生命成长的渐进性和过程性,提倡教学与学生生命成长节拍相契合;在教学关注上,生成性教学指向文化性的关注,即立足学生对知识文化性的理解,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学实践的差异,反对程式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意义系统,从而建构起学生的观点和文本、学生已有知识和文本的联系(Wittrock&Kathryn 1990)。因此,生成性教学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共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构建、教学思维和课堂的灵活性及文本的多元解读,并基于此提出生成性阅读教学策略。
三、生成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加强师生对话,促进师生平等
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学是核心,教是为学服务的(梅德明、王蔷 2020)。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把“教”放在首位,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忽略了学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受”过程,而是多因素的互动过程,互动既是生成性教学的表现,又是生成性教学的原因(罗祖兵 2006)。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师生对话,将对象性的“我—他”关系转化为互动性的“我—你”这样的课堂双主体关系。对话不是指简单的师生语言交流或者会话,而是指师生以平等的关系、开放的心态及谦虚的态度交换彼此的思想,讨论并尊重对文本的理解。从目的来看,对话不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交流人格、碰撞思维及提升思想的境界;从教学内容来看,阅读是学习者探究事物与事件含义的认知性、文化性的交流实践,并借此拓展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最终建构知识的个人意义与情境价值。同时,阅读是一个需要思维碰撞的活动,通过主体间基于个人认识的表达和传递,学习者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能够被修复和构建,对文本的理解也不会局限于自己的片面理解,从而培养自己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责任感(Kourilsky 1996)。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支架”,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理解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融合预设与生成,创造英语阅读课堂的附加值
阅读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新课标强调英语课堂活动应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展开,而这些目标往往被包含在课堂预设阶段,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上的引导。然而,过分依赖预设只会使英语阅读课堂僵化,缺乏变通性。因此,教师应在弹性预设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机智,促进阅读课堂的生成。弹性预设的典型代表是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它仅仅罗列出教学大概路径和主要事件,并不具体规定每一步怎样走,但也尽可能考虑教学的种种可能,如学生在阅读课上提出超出教师现有知识的问题,或者他们想探究超出文本以外的问题,主要包括发散式、树枝状及网格化的教学设计。然而,预设并不是万灵药,还需要基于预设的生成性教学,因为有些教学事件是无法提前预设的,也是不可回避与压制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是偶发性的,教师教学智慧主要来源于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个体经验的积累、自我实现的愿景及为学生好的意向。当然,一旦出现偶发性事件,教师就不能仅思考如何应对,还要学会利用其积极价值。
(三)挖掘课外优质阅读资源,提高阅读材料的丰富性
新课标强调英语阅读课程应关注多模态语篇的应用。在生成性教学理念下,阅读教学过程不是由稳定的教学因素及线性的因果关系构成的简单的活动,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动态生成的且有意义的教学资源的生成过程(刘合荣 2018)。因此,教师应具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首先,引入漫画,提升阅读的趣味性。英语阅读与漫画相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文本呈现方式。与教材文本相比,有趣的漫画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愿意投入时间思考。同时,漫画具有较强的画面感,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产生思想共鸣。其次,利用英语报刊,让学生接触更地道的英语。报刊是教材文本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标题和文中的观点常能引发人们的批判性思考(唐光洁 2009)。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报刊文本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讨论文章观点、判断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紧密关联。例如,对于2023 年China Daily 某期的文章Rural vet who dresses in pink becomes hit online,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章内容,如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这位穿粉色外套的兽医会走红网络?再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验证自己的预测,并查看文本是否回答了自己预设的所有问题。随后,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不同人的观点,以及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利用电影影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电影影评是一种评议性文本,主要评价该电影是否值得观看。教师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电影影评,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成自己的观点。
结语
新课标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教师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构建师生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学预设,以固定的教学模式教授每一堂阅读课,对阅读文本停留在浅层次的解读上,且阅读资源单一,仅采用教材和教辅;教师成了整个课堂的权威,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被剥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强师生对话、融合弹性预设和生成性教学、挖掘优质的课外资源等策略,试图解决以上问题。然而,生成性教学要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阅读课堂,因此,以上策略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后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被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
- 上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探究 2024-09-11
- 下一篇: 混合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策略 2024-05-23